看到香港中华时报社副社长杨鉴旻先生澳门六合刘伯温的文章《甘肃武威历史上惨烈的地震记忆》澳门六合刘伯温,文中说澳门六合刘伯温,武威(凉州)是“残城”(武威也是N朝古都)。看到这个N朝古都澳门六合刘伯温,我很疑惑。在网上搜索后,才发现争议很多。
武威贴吧中,网友xt012405认为武威是六朝古都。这类观点认为:在历史上,武威这个地方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并且今武威市一带还是西夏的陪都,所以号称“六朝古都”。
▲ 武威是六朝古都
六朝古都这个说法,流传最广。很多文章都是这样说的:“在中国早期历史中,武威是位列三甲的巨型城市,它东连兰州,西接敦煌,曾是北朝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五朝首都,以及宋朝时期吐蕃部族建立的独立政权——六谷吐蕃的都城。所以说,武威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
▲ 武威是六朝古都
展开全文
一说,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西夏都城。
一说,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六谷吐蕃。
▲ 武威是八朝古都
但争议并未就此结束,笔者在网友老靳行色的文章中,又看到了八朝古都的说法。文章认为武威拥有“八朝古都”、“凉州词的故乡”、“西北都会”、“雍凉之都”、“马踏飞燕故里”、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 等诸多称号。
曾经的建武(窦融)、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温末、六谷吐蕃、西夏在此建都。所以,武威是八朝古都。
▲ 武威是八朝古都
就在笔者准备对六朝古都、八朝古都的说法中,逐一去考究时,“十三朝古都凉州”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十三朝的说法是这样认为的:金日磾休屠国、建武(窦融)、秃发树机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莫折念生(大秦)、大凉、温末、六谷吐蕃、齐国李彦宗&西夏夏神宗、慕容诺曷钵内附凉州。
▲ 武威是洛阳的兄弟,是小十三朝古都
阅读史料典籍时,洛阳的乙弗皇后又出现了。根据史料记载,乙弗氏先祖是武威郡姑臧人。这个乙弗皇后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1]
为什么要说乙弗皇后呢,仅仅就是因为乙弗氏先祖是武威郡姑臧人吗?这个我们要从凉州六部鲜卑开始探究。十六国时期,乙弗家族还做过前凉幕僚,属吐谷浑别部,后来乙弗莫瑰率领全族离开凉州,落居青海。乙弗家族于当地的鲜卑和羌人友好相处,逐步融合为一个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民族联合体,史称“卑禾虏”。又因鲜卑语称其首领为“乌地延”,汉译为“勿敌”,故《北史》称其“乙弗勿敌国” [2][3][4]
有人说乙弗勿敌国也应属于凉州,因为乙弗氏先祖是武威郡姑臧人,长期在神鸟县(今武威市天祝县)一带居住。我们现不对武威是几朝古都做定论,继续梳理不同流派的看法。
好,先说说五凉。
五凉流传很广,唐代诗人岑参《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中有明确记载:“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诗文如下所示:
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行间脱宝剑,邑里挂铜章。
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
遥知竹林下,星使对星郎。
▲ 铜奔马
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第一个给笔者的直观感受就是铜奔马迎面而来,凫飞、马、疾、飞、千里,这说得不就是铜奔马的意境吗?
▲ 凉州吐谷浑大可汗陵殉葬整马
古人相马,相口齿、相颊、相目、相髭、相尻、相胸胁、相膹肳、相股脚,相前后。而凉州大马就是相马法式集大成的标杆。伯乐相千里马抱头痛哭,千里马的法式就是凉州大马。
▲ 张轨的亲属成员
前凉发端于张轨,公元301年,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人张轨被西晋封为凉州刺史。张轨无王无帝定乾坤,归诚晋室,被后世津津乐道。唐朝李氏先祖跟随司马保部众避难凉州,张骏任用贤能,李弇脱颖而出。[5][6][7][8]
▲ 前凉幕僚(部分)
凉世祖张骏时期,前凉国力到达鼎盛。张骏按《荀子·大略篇》所说,辨方正位。z前凉所扩建的姑臧城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王都建筑格局,之前的王都都是宫南市北,皇城不在乾位,而姑臧城拨乱反正,创立了宫北市南的新格局,使乾位归正。隋唐时期洛阳城,皇城不是位于全城中央,而是偏居西北。因为西北方向代表乾卦,贵为乾冈,洛阳的姑臧遗风就是从前凉得来的。[9][10]
▲ 隋唐洛阳城
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此明确指出,前后凉之姑臧与后来北魏之洛阳就宫在北而市在南一点而言殊有相似之处,又姑臧本为西北政治、文化中心,复经张氏增修,遂成西北模范之城邑。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王都建筑格局,其源头可追溯到五凉时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姑臧城是中国“王都”的“鼻祖”。[11]
武穆王张轨的遗言是这样说的:”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史学界将前凉列为十六国时期北方一国,而不是将其当做墙头草似的地方割据势力,依据是显而可见的。
顺便提一下,铜奔马这个国宝级别的文物就是前凉张轨的陪葬品。[12]
说到了前凉,就不得不提西凉。接下来,我们来看后凉、南凉、北凉...
其实十六国时期的五凉是一脉相承的,京兆杜氏、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士家大族的后裔都在五凉中担任过幕僚。
▲ 西凉幕僚(部分)
比如说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祖父在前凉被张骏看重、而北凉段业则是在西凉担任敦煌太守、西凉李暠六子李歆被北凉国君沮渠蒙逊所杀、后凉吕光拜鸠摩罗什当后凉国师...
▲ 凉州 鸠摩罗什寺
沮渠蒙逊看着吕光拜鸠摩罗什为国师很羡慕、北凉沮渠牧犍娶了西凉李暠的尹夫人为妻、北凉王得不到鸠摩罗什就找到了昙曜修建了凉州石窟、而南凉的秃发鲜卑竟也当过前凉的幕僚...
拓跋魏和鲜卑秃发氏同祖、秃发树机能270年起兵反晋败于武威太守马隆、秃发务丸的玄孙秃发乌孤是十六国时期南凉的开国君主、前凉幕僚乙弗氏离开神鸟县建立乙弗勿敌国、秃发乌孤攻击乙弗勿敌国...
是不是感到很惊讶?五凉,说起来其实就是一家子人。不信?再举一个例子:武威公主。武威公主是一个爵位。武威公主(沮渠氏)是中国北凉武宣王沮渠牧犍之女,母亲是北魏武威公主。很明显,北凉沮渠氏和北魏拓跋氏联姻了。
北魏武威公主的哥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她有两个女儿都继承了她的爵位。所以说,母女三人,都是武威公主。[13] 一个女儿嫁给了司马金龙,一个女儿嫁给了高潜。[14]
凉州人在魏晋十六国南北朝联姻,让后世学者啧啧称奇。北魏早期的文人如胡叟、宋繇、张湛、宗钦、段承根等,都来自凉州。历史名家如:刘昞、阚骃、昙曜、张骏等,就连凉州孔庙的规模也是国内第二,凉州石窟更是闻名于世。
2021年8月3日,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编撰的五凉文化专著《五凉名儒》正式出版发行。“承前启后,继绝扶衰”的凉州文化成为了热门话题。可见,五凉因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生根发芽,其文化受历代史学家所认同。
如梁启超也曾关注过凉州文化,他在《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中写到:“甘肃与中原窎隔,文化自昔朴僿,然乾嘉间亦有一第二流之学者曰武威张介侯(澍)。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与段茂堂、王伯申、钱衎石诸人皆友契。”可见《凉州府志备考》,是梁启超非常欣赏的。
鲁迅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中,也对凉州文化啧啧称奇:“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而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创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累为一帙。”可以说,是凉州文化激发了鲁迅撰写会稽郡古史地文献的意愿。
▲武威是西北首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红色为凉州、绿色是河西走廊)
以上种种,实在是浩如烟海。这篇文章里只是浅尝即止,让我们继续回到武威究竟是多少朝古都这个话题上来。五凉,笔者已经有大概的阐述了,相信读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来看休屠国。20世纪50年代后,著名历史学家马长寿在匈奴学、鲜卑学、突厥学、藏学等“显学”领域内,做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可以说研究休屠国,马长寿《北狄和匈奴》是无法绕开的,就像研究隋唐制度无法绕开陈寅恪一样。
▲ 马长寿
武威郡是独孤氏的重要来源地,其中屠各城就在武威郡。《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秋,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往迎之。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凡四万馀人,号十万”。考古界一致认为,屠各源于休屠国遗嗣,为匈奴种。
马长寿认为:屠各就是休屠。休屠王,也称屠各王,是匈奴王族称号,休屠(今甘肃武威市)人,统领休屠部、独孤部、屠各部。后来著名的金氏、丛氏、独孤氏就出自休屠王部。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休屠,亦作浮图,是表音之异译,本质是同一个意思。
《史记集解》记载:汉书音义曰:“匈奴祭天处本在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後徙之休屠王右地,故休屠有祭天金人,象祭天人也。”祭天金人首见于《史记》,《汉书》也有相同的内容。《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说了祭天金人来自休屠。金氏始祖日磾公,就是一源自武威郡。
▲ 民勤县志
金氏一族在武威郡声望很高,被誉为是西汉四大家族之首。“金张许史”,就是这么来的。金日磾对汉武帝献款归诚,历史影响深远。《大唐乐浪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新罗文武王陵之碑》中,也有提及。
▲ 大唐乐浪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新罗文武王陵之碑
▲《 大 周故弘化公主李氏赐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墓志铭并 序 》 中出现了对金日磾的认同: 同日磾之入侍,献款归诚。
可以说,金日磾开启了武威郡(凉州系武力豪族)高官轻车介士送葬和陪葬的先河,至此前凉张轨(铜车马仪仗)、北齐段韶亦效仿之,弘化公主的老公慕容诺曷钵、弘化公主的爱子慕容智等亦在其列。你觉得休屠国这个说法,成立吗?
再说窦融建武。窦融,河西五地大将军、凉州刺史。史料记载窦融在姑臧时“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后来窦融在班彪的建议下,于建武五年(29年)四月率领部下内附刘秀。窦氏一门贵宠,称“一公、两侯、三公主(窦穆尚内黄公主、窦勋尚沘阳公主、窦固尚涅阳公主)、四二千石”,奴婢以千计。窦融骑着凉州大马浩浩荡荡进入洛阳城,引其了热议。
这里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人会把窦融也算成古代的一个独立政权?就是单纯说窦融是一个“土皇帝”?这显然是很不严谨的。答案在“张掖属国”,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王莽改制。要知道,两汉中间还夹着新朝和玄汉。窦融是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的名臣。新莽末年,窦融随王匡(新朝皇帝王莽的庶子)镇压绿林、赤眉军,拜波水将军。后来窦融又归于刘玄,被授为张掖属国都尉。
这里,要及其注意。此张掖,非彼张掖。新朝王莽元年(009年),设雍州,治所张掖郡(武威郡改张掖郡),张掖(姑臧),统协张掖、播德、敕虏、郭楚、官楚、西楚、南楚、北楚、传武、勒治、揭虏、罗楚、居成、左骑、屠各、张掖属国。
▲ 雍州
这里必须要清楚,窦融管理的张掖属国,其实就是武威属国。武威这个词就是流行已久,《管子·版法》有记载:“武威既明,令不再行。”王莽托古改制,改凉州为雍州,改武威为张掖、改张掖为设屏、改酒泉为辅平、改敦煌为敦德。王莽改名,这所谓的“张掖属国”自然就归了“王莽的张掖。”所以说,窦融管理的,实为“武威属国”。
其实,我想说的是,东汉时汉光武帝定都洛阳,也设立过雍州,治所就在姑臧(凉州)。《后汉书孝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雍州再度成为正式行政区,李傕控制下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分凉州河西的武威(凉州)、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设立雍州,治所在姑臧(武威凉州区),东汉末年的治所一直都是姑臧(凉州)。
纠正的,不仅仅是“武威属国”。还有就是雍州治所,是凉州。东汉末始置刺史部,汉献帝兴平元年,诏分凉州河西四郡置雍州,治武威姑臧,从此遂正式改十三州为十四州,这是官方第一次设立雍州的明确记载。
好了,让我们继续把目光放回北魏莫折念生建立的大秦政权。复姓莫折,名念生,是襄武县人。这个襄武县,是什么地方呢?注意时间,我们说的是北魏。
这里感谢好友独孤神威,提醒我去看前凉张轨的奏表。张轨在给西晋政府的奏表里这样写道:“请合秦雍流民移之,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张轨故乡)、襄武、晏然、新鄣、平秋、司监等县。”嘉麟县(今甘肃省民勤县西南),本来是汉朝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武兴郡,西凉李暠时武兴郡依旧存在。[15]
为什么张轨要请求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其实就是张轨想把安定郡乌支县也纳入凉州刺史的管辖范围内部。战国秦置乌氏县,在今宁夏固原县东30里。东汉时,改乌氏县名为乌支。北魏末年,乌支县废而又立。西魏,乌支县终废。
《史记-匈奴列传》引《括地志》说:“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即今固原城)东30里,周之故地,后入 ... 东汉,改乌氏县名为乌支。所以说,张轨是宁夏固原人。
北魏时期,武威郡分武威郡、武安郡。凉州境内在汉宣威县故地置武安郡,领宣威一县,治所襄武县。可见,武安郡属凉州。而武威郡治所为林中县。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所以说莫折念生籍贯为武定郡襄武县,实为武威郡人。[16]正光五年(524年),莫折大提病死,莫折念生统领蔽部众,自称天子,国号秦,俘斩北魏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乘胜攻下凉州。
宣威县、宜盛县、嘉麟县、襄武县,都是在今武威市境内。武兴郡、武定郡,也是出自武威郡。西魏时,武安郡、襄武县都废入武威郡姑臧县。
《滇史》记载:1253年蒙古征讨大理国,忽必烈率大军从西部取道白兰渡金沙江攻入云南,设“大理总管”管辖大理国故土。其第二位大理总管,段实(武威段氏)死后赐谥号武定,称武定郡公。可见,武定郡在武威段氏心目中的地位。
▲ 莫折氏,本西羌,武兴郡襄武县人。
顺带提一下,网络上的莫折念生查证少,多有删改。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欺骗。关于莫折念生是不是武威人,《通志·氏族五》中明确记载:“莫折氏,本西羌,世居襄武县(北魏武兴郡襄武县,今武威市民勤县人)。” 由此可见,篡改莫折念生籍贯之人,是十足的滑稽小丑。
再说李轨建立的大凉,《旧唐书.李轨传》《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资治通鉴》中有明确记载。大凉连结突厥、吐谷浑,拔张掖、敦煌、西平、枹罕,尽有河西五郡之地。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派遣使者前往凉州,下达玺书慰劳结好,称李轨为从弟。下诏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册拜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给予羽葆鼓吹一部。当时逢李轨僭称帝号,建立纪元年号为安乐,命其子李伯玉为太子。[17]
武威李氏,这个其实大有来头。李氏郡望中,姑臧堂最为出名。唐代《姓氏谱》所云的“武威李氏”,即姑臧大房后裔澳门六合刘伯温;二为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唐肃宗于至德二年(757)赐武威安重璋姓李氏,改名李抱玉,之后一批安氏将领被赐“李”氏;三为西夏李氏后裔融合;四为明末清初李栖凤家族进入武威并迅速崛起;五为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之李姓后裔。
天水的“成纪李氏”,起于武威,望出陇西,故亦有“姑臧大房”,乃唐朝之祖。李渊下达玺书慰劳结好李轨,称李轨(赵郡李氏)为从弟,并不奇怪。但从盘古开天辟地,一路扯到李渊李世民,就站不住脚了。下面引用网上匿名人士发的一个“唐朝先祖世系表”,供大家一乐:
盘古(姬古,配太元圣母)→ 有巢(姬巢,配缁衣氏)→ 燧人(姬燧,“三皇”之一,配华胥氏)→ 伏羲(姬羲,“三皇”之一,史称太昊,尊称羲皇,配女娲)→ 少典(姬典,配女登,生炎帝;配附宝,生黄帝)→ 黄帝(姬元,字:轩辕,五帝之一,配女节)→少昊(姬己挚,又名玄嚣)→ 蟜极→ 帝喾(姬夋,五帝之一,字:俊)→ 陶父(姬胤/李胤)→ (追尊:德明皇帝)皋陶(姬咎繇/李繇)→ 李恩成(第三子)→ 李仁道→ 李知周→ 李义集→ 李忠卿→ 李勇元→ 李孝生→ 李友儒→ 李睦顺→ 李任长→ 李谦吉→ 李让泉→ 李中正→ 李和丰→ 李纯粹→ 李懿宗→ 李恭怀→ 李俭实→ 李庄严→ 李敬修→ 李齐心→ 李肃炳→ 李平明→ 李康强→ 李理征→ 李利贞→ 李昌祖→ 李彤德→ 李庆(次子)→ 李承→ 李硕宗→ 李显→ 李奭→ 李环鼎→ 李爵→ 李寅龙→ 李熙宏→李尧性→ 李辉(长子)→ 李连顺(长子)→ (追尊:先天太上皇)李敬(又名:李乾)→ (追尊:唐圣祖/玄元皇帝)李耳(字:聃,世称“李聃”)→ 李宗(字:尊祖,魏国干术大夫,封于假)李宗→ 李同(赵国将军)→ 李跻(赵国安阳君)→ 李恪(次子)→ 李洪(秦国太傅)→ 李兴族(秦国将军)→ 李昙(字:贵远,秦国司徒)→ 李崇→ 李瑶(次子,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 李信(秦国大将军,封陇西侯,帮助嬴政消灭六国)→ 李超→ 李仲翔(次子)→ 李伯考→ 李尚(长子)→ 李广→ 李敢→ 李禹→ 李丞→ 李宏→ 李业→ 李翚→ 李善→ 李尤→ 李先→ 李长宗→ 李君况→ 李本→ 李次公→ 李轨→ 李隆→ 李艾→ 李雍→ 李柔→凉景王李弇(yǎn)→ 凉简王李昶→ 凉太祖/武昭王李暠(西凉建立者)→ 凉后主李歆(次子)→ 李重耳(李歆第三子)→ 李熙→ 李天锡(一作:李天赐)→ 李虎→ 李昞(一作:李昺)→ 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又名:李嗣升/李浚/李绍)→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看完这个,我懵逼了]
李氏先祖的起源,多有争议。但古代官方文献最早能查到的只有查到十六国时期前凉武威郡李弇家族。李广到李弇之间的史料是缺失的,甚至是对不上号的。因为李广之后,存疑很多,不能作为直接的参考。
李弇的一系支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其间虽然经历曲折却又连贯承续的缘故。该系支脉的承续顺序为:01.李弇—李昶—李暠—李翻—李宝—李承(姑臧大房)—李虔—李晓—李超—李大师。02.李弇→李昶→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
本质上,姑臧大房中的李大师和李渊乃是同辈。
一些文章中,将李广生拉硬扯到李暠,是没有考证的错误结论。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从明成祖朱棣的家庙北极宫变成"李家龙宫"一事中,就可以看到。李唐从来没有在今陇西建过什么陇西堂,今陇西非古陇西也。在此,笔者引用张克复《送李某人》诗,希望可以拨云见日:
陇西李氏世闻名,
狄道东川有祖茔。
国史煌煌关大道,
岂能胡断妄参评?
假可造,史书在。且行且珍惜。
而关于温末,是鲜为人知的。《新唐书·吐蕃传》记载:“浑末,亦曰嗢末、温末,吐蕃奴部也。虏法:出师必发豪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及恐热乱,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嗢末自号,居甘、瓜、沙、河、渭、岷、廓、叠、宕间,其近蕃牙者最勇,而马尤良云。”
宋朝的史官认为“温末”是吐蕃军中奴户,认为其民族组成应为吐蕃在领土扩张时,兼并的象雄、苏毗、西域诸羌、吐谷浑和回鹘部落的居民。《资治通鉴》记载,“咸通三年(860年)温末始入贡”。可见温末在凉州已经建立了一个属于温末族群的政权,并得到了唐朝的默认。注意,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温末派人到后梁进贡,其首领杜论悉加、杜论心被封为左领军卫将军同正,苏论乞禄为右领军卫将军同正,之后因为分裂成许多部族聚落,温末之名遂不见记载。
再说六谷吐蕃(960—1032)。后汉隐帝时,土豪折逋嘉施担任节度使,折捕嘉施虽然曾向朝廷请命派遣官员节度,但仅仅维持一年有余而不得不逃奔,之后不再向朝廷奏请。《宋史•吐蕃传》记载:“(凉)州人推其‘土人’折逋嘉施权知留后”。其实,六谷吐蕃是河西节度使后裔和吐谷浑贵族后裔的杂糅。
六谷部首领经历出自折逋氏的折逋葛支、折逋阿喻丹、折逋喻龙波、折逋游龙钵等人后,潘罗支被推举为六谷部大首领,而宋朝则于咸平四年(1001年)授予其为「朔方节度」、「凉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由此可以看到,六谷吐蕃,一直都是奉大宋为正朔的。
宋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李德明命儿子李元昊率军征讨,终于打败甘州回鹘,把凉州纳入了西夏版图。失败的六谷部余部纷纷逃亡到青海境内的湟水流域,开始依附唃厮啰。1041年康定二年,宋仁宗加授唃厮啰为凉州刺史,唃厮啰向宋朝使臣称呼宋朝皇帝“阿舅天子安否”。以上内容,《宋史·列传第二百五十·吐蕃》有明确记载。
剑桥大学彼得·科尼基(Peter Kornicki)认为:西夏推崇儒学,实行科举,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继承《唐律》《宋刑统》,与中原皇朝法典如出一辙。李彦宗在凉州起兵,定都凉州,将儿子李遵顼扶上皇位。《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夏国下》记载: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大都督府主遵顼立。
值得关注的是,西夏是凉州母党专权,武威郡没藏黑云、没藏讹庞、毅宗梁皇后等权倾朝野。武威郡为什么在西夏有话语权?就是因为武威在西夏时期出了四位皇后,一位皇帝。其中的梁氏皇后,神似武曌,让后世史学家称奇。
▲ 慕容智的荒帷中出现来自印度的装饰大象图
最后谈到了吐谷浑内附凉州,是非常值得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间来到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墓葬1座,经国家文物局同意〔考执字(2019)第(900)号〕)、甘肃省文物局指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展开抢救性发掘,发掘确认,该墓为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考古队员惊讶发现,在《大周故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府君墓志铭并序》中首次提到了“(慕容智)迁葬于大可汗陵”。
▲ 慕容智墓志侧面鲜卑文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慕容智是弘化公主的儿子。需要说明,慕容智的母亲是大唐第一位和亲公主。而慕容家族祖源为匈奴别种的东胡,而后演变为鲜卑,而后为吐谷浑一族。弘化公主在唐朝,是压轴人物。《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八•西戎》记载:“诺曷钵因入朝请婚。十四年,太宗以弘化公主妻之,资送甚厚。”
▲ 慕容诺曷钵家族局部DNA流程图(慕容维维绘制)
慕容智将军墓对唐代的历史文化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这座墓出土了国内多个唐代实物遗存的唯一证据,其中包括“金谷上光”——国内目前所见唯一唐代毛笔(两支),国内首次出土的唐代铁甲胄,还有弓韬、胡禄、马具、木制家具、丝织物、嵌金蹀躞带等珍贵文物。
▲ 慕容智
大周武则天这一特殊时期,在凉州神鸟县(今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吐谷浑大可汗陵区和吐蕃噶尔·东赞家族的陵区应该毗邻凉州吐谷浑大可汗陵,论弓仁虽然葬于长安,但论弓仁后裔和赞婆后裔绝大部分都归葬于凉州,这是未来考古要务必关注的。
▲ 天祝白牦牛
据《甘肃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发掘简报》等相关资料说:在武威南山地区,吐谷浑王族,除了“阳晖谷陵区”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大可汗陵区”。位置应该就在慕容智墓的周边区域。为了寻找大可汗陵,2020年考古队在武威南山地区,开展了调查、勘探工作。调查面积约40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青咀湾,喇嘛湾,马场滩—长岭,岔山村,这4个区域。确认了吐谷浑墓葬共计23座。
以上就是对金日磾休屠国、建武(窦融)、秃发树机能、乙弗勿敌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莫折念生(大秦)、大凉、温末、六谷吐蕃、齐国李彦宗&西夏夏神宗、慕容诺曷钵内附凉州的整理。
▲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培红《中古武威的粟特诸性》
当笔者认为文章即将结尾的时候,有关凉州是古代Hor国的首都的论文吸引了我的注意。《チベット語史料中に現われる北方民族——DRU-GUとHOR——》(《藏语史料中所见的北方民族——DRU-GUとHOR》)
▲凉州是古代Hor国的首都
▲凉州是古代Hor国的首都
《贤者喜宴》记载:“是时自东方汉地及木雅(今青海、甘南、川西北至云南迪庆等地)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今印度)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粟特(sog-po,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干城)、泥婆罗(今尼泊尔)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hor,唐史称“忽伦”)、回纥(yugur,回鹘)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如是,松赞干布遂统治四方,将边地之全部受用财富悉聚于权势之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武威是几朝古都呢?
▲ 武威是八朝古都
*注:本文为慕容洞唐搜集史料整理而成,不代表个人观点。
[1]《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其先世为吐谷浑渠帅,居青海,号青海王。凉州平,后之高祖莫瑰拥部落入附,拜定州刺史,封西平公。自莫瑰后,三世尚公主,女乃多为王妃,甚见贵重。父瑗,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母淮阳长公主,孝文之第四女也。
[2]凉州六部鲜卑:慕容、宇文、拓跋、秃发、段部、乞伏。
[3]《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若逃归姚氏,必为国患,不如徙置乙弗之间,使不得去。” 胡三省注:“ 乙弗 ,亦鲜卑种,居西海 。”
[4]《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鲜卑人姓。乙弗本部落名,为吐谷浑所属之别部,居青海,位南凉之西,亦称乙弗勿敌国。
[5]《晋书》:“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彦拥之布延世。挚虞观象,记洪灾之不流;侯瑾觇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势,抑亦有天道歙!” ;“三象构氛,九土瓜分。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杖顺为基,盖天所佑。” ;“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
[6] 澳门大学李凭 | 《李弇后裔的迁徙经历与文化传承——<北史•序传>读后》:《晋书》卷八十六《张寔传》中有所记载:“会(司马)保薨,其众散,奔凉州者万余人。”此句与上引《序传》所言“(司马)保政刑不修,卓率宗族奔于张寔”之语可作互证,表明李卓、李弇兄弟从属于这批由司马保帐下投奔凉州的逃亡者,他们抵达的时间应该在太兴三年五月之后。其时凉州被张寔的前凉政权盘踞,治所在姑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李卓投奔张寔并非个人行为,也非仅仅与李弇的联手,而是“率宗族”的集体举动。
[7]《晋书》卷八十六《张轨附张骏传》记载:“骏有计略,于是厉操改节,勤修庶政,总御文武,咸得其用,远近嘉咏,号曰“积贤君”。自轨据凉州,属天下之乱,所在征伐,军无宁岁。至骏,境内渐平。又使其将杨宣率众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并降。”
[8]《序传》:“弇本名良,妻姓梁氏。张骏谓弇曰:‘卿名良,妻又姓梁,令子孙何以目其舅氏?昔耿弇以弱年立功,启中兴之业,吾方赖卿,有同耿氏。’乃使名弇。历天水太守、卫将军,封安西亭侯。卒,年五十六,赠武卫将军。”
[9] 《晋书·张骏传》载,凉世祖张骏在姑臧(今武威市)建都城,城内修“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 ,以春三月居之;南曰邾日赤殿,夏三月居之;西曰刑政白殿,秋三月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皆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水经注》引工隐《晋书》时,也对当时的姑城作了详尽描述:“乃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大缮宫殿观阁,采绮装饰,拟中夏也。”)
[10]隋唐洛阳城的宫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宫城在皇城之北,宫城北面有曜仪城、圆璧城前后重叠,又有东、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东面有东城,其北有含嘉仓城。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为里坊区。依照前凉姑臧城,皇城的位置选择在西北,以定乾位。是典型的姑臧遗风建筑格局。《隋唐洛阳城概貌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
[11]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凉州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12]王科社.武威雷台M1出土银印识读及墓主身份探索[J].文博,2020(02):79-86+68.
[13]《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是年,人又告牧犍犹与故臣民交通谋反,诏司徒崔浩就公主第赐牧犍死。牧犍与主诀,良久乃自裁,葬以王礼,谥曰哀王。及公主薨,诏与牧犍合葬。公主无男,有女,以国甥亲宠,得袭母爵为武威公主。
[14]《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金龙初纳太尉、陇西王源贺女,生子延宗,次纂,次悦。后娶沮渠氏,生徽亮,即河西王沮渠牧犍女,世祖妹武威公主所生也。《魏书·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父潜,显祖初归国,赐爵开阳男,居辽东,诏以沮渠牧犍女赐潜为妻,封武威公主。
[15]《晋书》卷14〈地理志上〉:「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永嘉末,前凉张轨分〔金城郡〕立晋兴郡。」卷40〈陇右道下〉:「嘉麟县,本汉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武兴郡。」
[16]《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后魏太和元年,置广武县,后周改丰林县,后分丰林、金明置肤施县,唐州焉。则魏东夏州广武,非统万也。然魏收《形志》以广治武为太原雁门之广,亦误。皇兴二年,置置华州于北地,太和十一年,改为班州,十四年为豳州,领北地、赵兴、襄乐郡。凉州领武安、临松、建昌、番和、泉城、武兴、武威、松昌、东泾、凉入宁郡....秦州刺史李彦,政刑残虐,在下皆怨,是月,城内薛珍等聚党突州门,擒彦,杀之,推其莫折,大提为帅,大自提称秦王。魏遣雍州刺史元志讨之....(李宝自敦煌入朝于魏,至子冲亲贵,厚其鄕人,故凉土之人悉免奴役凉。)鄕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伏连筹自将救凉州,于菩提弃城走,追杀之。城民赵天安等颖宋颖为刺史...莫折天生军于黑水,(《水经注》:就水出南山就谷,北流与黑水合。黑水合三泉于水之右。三泉奇发,言一归,北流会于就水。就水又北流注于渭。)兵势甚盛。魏以岐州刺史崔延伯为征西将军、西道都督,帅众五万讨之。延伯与行台萧宝寅军于马嵬。延伯素骁勇,宝寅趣之使战,(帅,读曰率。嵬,五回骁,坚坚。。趣,读曰)延。伯曰:“乃选精兵翻伪昭勇为佯延(为生。”陈,读曰阵。)宝寅军于水东,遥为继援...北凉州刺史锡休儒等自魏兴侵魏梁州,攻城。(梁置北梁州于魏兴郡。「凉」直当「梁」。)...冬十月,吐谷浑遣兵击翻赵天安,天安降,州复为魏。(去年,赵天安以凉州应莫折念生。,扶又翻降,户江)
[17]《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武德元年,高祖方事薛举,遣使凉州,玺书慰结,谓轨为从弟。轨喜,乃遣弟懋入朝。帝拜懋大将军,还之,诏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册拜轨凉王、凉州总管,给羽葆鼓吹一部。会轨僣帝号,建元安乐,以其子伯玉为太子,长史曹珍为尚书左仆射,攻陷河州。俟德至,轨召其下议曰:“李氏有天下,历运所属,已宅京邑。一姓不可竞王,今欲去帝号,东向受册,可乎?”曹珍曰:“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唐自保关、雍,大凉奄河右,业已为天子,奈何受人官?必欲以小事大,请行萧詧故事,称梁帝而臣于周。”轨从之,乃遣伪尚书左丞邓晓来朝,奉书称“从弟大凉皇帝”。帝怒曰:“轨谓朕为兄,此不臣也。”囚晓不遣。
▲ 武威望族
*关于“姑臧遗风、乾势东渐、宫北市南、始于前凉”,见本人网发“姑臧遗风系列文章”,或检索“慕容洞唐”“姑臧遗风系列”,即可以阅知详细。欲知更多秘密,待本人后续。*作者简介: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主张将前凉王陵、铜奔马、《凉州词》“IP私有化”。*本文未完待续,欢迎关注。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