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历史网4月7日讯】导语:这就是刘姥姥,一个真实的人,既有生活所迫的困窘,也有适可而止的底线,更有知恩图报的人性,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也曾经向现实低头,但却终究不会忘本。
《风语红楼》之一千零七十二
风之子原创
我知道,有些人是把刘姥姥想得很不堪的,认为就是个为了占便宜不顾廉耻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所谓不顾廉耻的人,最后救了巧姐。所以我觉得,我们看待一个人,是否可以客观一点呢?平和一点,宽容一点呢?有时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试若境况像刘姥姥一样,是否比她做得更好?
刘姥姥两次进贾府,是不是都是打秋风的呢?
第三十九回,有一段文字,很说明问题。所谓: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这里面有个词很关键,那就是“打抽丰”,其实也就是打秋风的意思,就是来占便宜的意思。这是很多人认为刘姥姥不堪的关键证据。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这句话的完整性,那就是“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这里有个定语,那就是上回。这里很明显,曹雪芹是有语境的,也就是说,曹雪芹认定,第一次来贾府的刘姥姥确实是来打秋风的。这一点,可以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得到证明。从和女儿女婿的商量,到精心策划找周瑞家的的进贾府,意思确实很明显,就是巴望着从阔亲戚那里得到点什么,而确实也得到了,王熙凤甩手就给了二十两纹银。
应该说,第一次进贾府,刘姥姥确实是来打秋风的。但是,这一次来,刘姥姥也是来打秋风的吗?
首先,刘姥姥这次来,是带了土特产来的,所谓“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乡野人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也算是很重的礼了。更何况还有礼轻人意重的说法呢。这说明刘姥姥这次来,是来答谢的,或者说事来感谢上次凤姐给的二十两银子的,人富贵也好,贫穷也罢,这是做人的道理。所谓:
“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其次,刘姥姥送来了山茅野菜,是要走的:
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刘姥姥这次来,就是来感谢的,感谢完,就要走,也没有要逗留的意思。只是凑巧凤姐是个懂得尊重人心的人:
二奶奶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
而贾母更是个怜贫惜弱的人:
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说: 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 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缘分了。”说着,催刘姥姥下来前去。
第三,即便是这样,刘姥姥还是要走的啊:
刘姥姥道:“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最后的风之子你就说我去了罢。”平儿忙道:“最后的风之子你快去罢,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说着,同周瑞家的引了刘姥姥往贾母这边来。
仅仅这三点,就完全可以说明,刘姥姥第二次来,绝对不是打秋风的,是来感恩的。这也就是曹雪芹会说上回来打秋风的刘姥姥的妙意所在了。曹雪芹行文,端的是纹丝儿不乱啊。
刘姥姥,因为生活所迫,贫穷的缘故,替女儿女婿想法子,第一次确实是来打秋风的,但第二次,却是来感恩的,第二次的经历,不过是意外的收获,这就算不得打秋风了。
当然,第二次走的时候,贾府总共赠给了刘姥姥108两纹银以及一大堆衣物,并且嘱咐刘姥姥做点小生意糊口,其实也就是到此为止的意思,事情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三就不是走亲戚了,就是讨接济了,其实刘姥姥第二次来,并不是讨接济的,只是无心插柳而已。所以,刘姥姥之后,肯定是送过很多山茅野菜来的,但再也没有像前两次这样造访贾府了。贾府的恩情,她是记得的。所以,当遇到落难的巧姐时,也是她报答贾府的时机到了,刘姥姥挺身而出,解救巧姐,完成了一段行善积德知恩图报的义举。
这就是刘姥姥,一个真实的人,既有生活所迫的困窘,也有适可而止的底线,更有知恩图报的人性,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也曾经向现实低头,但却终究不会忘本。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当下那些因摔倒而讹诈扶起他们的人的老人,我该说些什么呢?【点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