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宣布将于明年初在日本降价以提振销售,涉及美少女啦啦队观后感800字的产品包括春夏服装、食品等300类商品,降价幅度约为20%-34%。
受全球经济不稳、消费者节约意识愈加强烈影响,无印良品本轮降价,希望通过对常规产品降价,以提高集客能力。
不过,中国消费者别高兴得太早。有消息透露,无印良品中国区到目前并未接到降价通知,意思是,无印良品商品在中国的售价仍然“虚高”不下。
有记者调查发现,通过对无印良品中国官网和日本官网商品进行对比,发现最便宜的女士裤子在中国打5折后售价仍达129元,在日本官网售价1500日元(≈91RMB),两者价格差达到167元。
上述并非个例,事实上,无印良品在服装、食品、生活用品等领域一些深受中国人喜欢的商品,都存在价格差距。有报道曾指出,无印良品在中国区的售价比日本贵了1倍。
令人不解的是,无印良品的商品中日售价差距巨大,还是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以2015年12月开业的无印良品上海淮海755旗舰店可见一斑,该店开业连续几天,店外排队长达100米,人多到要限制入场。此外,开业第一天营业额也刷新了无印良品在中国单店单日的销售纪录。
无印良品从2005年进入中国,到今年10月份在中国已开店187家,预计到2016年底开店规模将达到200家。2005~2015的10年期间,无印良品中国业务的营收从0.51亿日元增长到499亿日元,年均增速高达99.08%。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自己,一家日本的杂货店,为何能在中国发展的如此迅猛?还被中国消费者冠以小资情调,大受都市白领的追捧?
无印良品的成功有它独特的因素,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坚持做美少女啦啦队观后感800字:没有标签的良好商品
无印良品为何如此受欢迎,与它简约、自然、富质感的生活哲学有着本质的联系。
它家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尽最大能力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功能。符合它一直提倡的“简单生活,这样就好”的生活态度,让消费者享受到具有品味质感的生活型态。
无印良品挂式CD机
从1980年日本无印良品创立,无印良品一直致力于做出“没有标签的良好商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受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变得保守节俭。无印良品的商品刚好符合当时的消费需求,无印良品成立20年间,处在快速发展壮大时期。
1983年,在青山开设第一家直营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84年,展开了活用素材本身优良性的产品制作。以素材天然的颜色,不经过漂染程序,制作出本色系列“自然的色彩”,自然的羊、自然的骆驼、自然的人……
1991年,首家海外店铺「MUJI」1号店在伦敦开业。
1999年,开始产生孕妇及婴儿服饰、儿童用家具等,扩大了消费群的年龄层。
2000年,日本最大最新的店铺「无印良品 Platz近铁」正式开业。
2000年后,无印良品迎来了它发展生涯中的第一次大危机。
急于扩张,陷入39亿日元严重亏损
无印良品2000年(2000年3月-2001年2月)财报显示,集团当期投资活动支出现金96.26亿日元,同比增长13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期初从67.8亿日元,下降至34.78亿日元,减少近半,陷入了39亿日元的严重亏损。
无印良品贸然进军海外市场,为本次危机埋下隐忧:
1998年在英国开设4家门店,物流体系不完善,部分门店盈利,但是摊销总部费用,单店业绩持续亏损。
2000年,在法国开设8家门店,2001年因门店业绩亏损,关闭4家,法国市场陷入停滞整顿阶段。
2002年,原计划在欧洲开设50家门店,但最终只开了21家。
无印良品出现危机主要原因是无序扩张带来的亏损。当时,在国内市场业务尚未稳定的情况下,无印良品开始快速拓展海外市场,积压了大量的库存,而且无法解决高成本结构的问题,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被迫关掉10%的店。
时任财务部长的山本直幸曾说,“我们只生产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顾客未必这样觉得。脱离客户,危机就发生了。”
临危建制:为标准化运营打下基础
无印良品的前任社长松井忠三临危受命,开始大刀阔斧改革。
关店止损
亏损发生后的2年里,无印良品关闭了海外10%经营不善的店铺,将库存积压的货品付之一炬。松井忠三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做出真正好的产品,这些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讲,都是废品。”
建制运营
松井忠三在走访各店发现,100个店长会有100种摆放产品的方式,个人因素会严重影响店铺的经营业绩。美少女啦啦队观后感800字他领悟到,公司运营不应该依赖个人,而应依赖制度,一套合理标准的制度,可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制度改革的成果,最终汇聚于两部厚厚的指导手册,一部是规范店铺日常运营的《MUJI GRAM》(下称“MG”),另一部是指导总部员工工作的《业务标准书》。这两部手册大大提升了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和效率。
针对这两部手册,无印良品建立了内部提案平台,任何员工,店长也好,店员也好,都可以通过平台一起完善一个工作手册,手册内容与店面执行内容相关。
人才轮岗
无印良品是终身雇佣制,有人才委员会这样一个体系,一个大学毕业生,大概22岁,毕业之后进到公司,大概要在公司干40几年,要通过岗位教育、轮岗等各种方式来培养他。而这个就要通过人才委员会来实现,这一块的培养能占到整个人培养的80%。
无印良品员工培训机制=10%(员工手册、基础)+80%(轮岗实习)+10%(内部转训)
通过人才轮岗,将人才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培养了充足的后备人才。
此外,松井忠三还构建研发、设计、企划一体的功能体系,强化设计和研发,提出“世界的无印良品”,与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合作,鼓励消费者贡献创意灵感,以做出对消费者有用的商品。
改革后的无印良品业绩快速复苏,并为后来的开店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住机遇,再次进军海外市场
制度改革后,无印良品迎来新生,再次进军海外市场。
截至2016年8月,“无印良品计划”全球开设362家门店,中国大陆占173家,中国成为无印良品主要的海外市场之一。
无印良品能迅速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市场机遇。
2005年进入中国的,恰好赶在2006年中国商业综合体业态迅速崛起的时代。同一时期,日韩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无印良品自身鲜明的品牌哲学,也便利了无印良品的扩张。
与同期进入中国的H&M、ZARA等快时尚品牌一样,无印良品也享受了“中国红利”。
无印良品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消费者观念的改变。
改革开放后,市场由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当初那种看到东西就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疯狂消费现象,逐渐消沉。
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对奢侈品有了一定免疫力,倾向更理性的消费。
去logo化,追求极简是近些年的一个趋势。无印良品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生活哲学,主张去logo、去个性化,只保留产品核心价值,追求自然、实用的产品设计,做到“物有所值”,恰好符合市场需求。
大家消费者去无印良品购物,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产品品质买单,更多是为无印良品提倡的极简、实用、环保的生活理念买单。
重视细节,满足每一位消费者需求
无印良品对细节的追求以变态著称。或许源于它日企的基因,日本人做事一向非常注重细节,所以无印良品的规章制度很多,很细,并且都是可执行的。
例如,文具区所有笔盖都必须朝向同一个方向,美容护肤品类的各类瓶子的瓶盖和标签也必须朝向统一,被挂在高处的搓澡棉、浴花必需由店员用纸板作为尺子规整,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再比如,无印良品有个顾客意见反馈箱,每周都能收到100多条意见,由高层选出其中20、30条,每周进行集中讨论,并决定是否改进。
无印良品对细节的重视,让每一位顾客在店里都能拥有非常舒适的购物体验,无形中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美化品牌形象。
无牌胜有牌,产品多而不乱
在这个品牌竞争日趋白热化时代,品牌“聚焦”对强化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海尔的冰箱、格力的空调、苹果的手机……这些品牌都非常注重品牌的“聚焦”,在品牌扩展上都非常谨慎。
艾·里斯曾说过:毁灭一个品牌最轻易的方法是把这个品牌名称使用在所有的事物上!
这话在无印良品这里却失灵了。
无印良品的产品从成立之初的20种,发展到如今的8000多种,产品涵盖服装、家具、食品、化妆品、厨房用品、洗漱用品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甚至开始进军书店、咖啡店、装修等领域。
无印良品的产品多而不乱,品牌形象良好的根本原因是:无印良品的品牌思想来自禅宗思想和茶道思想,核心是一个“素”字。所有品类与品种都围绕“素”展开,看似繁乱,但万变不离其宗。“素”的品牌理念看似空,反而包罗万象。”
无牌胜有牌,无logo恰好让无印良品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可以说,无印良品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与它“素“字品牌哲学息息相关。
一个品牌的成功,离不开差异化市场定位、品质过硬的产品、规范健全的运营机制、充足的资金保障,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不盲目扩张,注重人才培养等等。成功或许不能复制,但是我们可以总结经验,避免失败。
-The End-
品牌头条
ID:MarktingLuzi
案例|经验|品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