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主动揭竿而起、逼上梁山、该出手时就出手、力主招安的代表人物各是谁
1、《水浒传》中主动揭杆而起占山为王的代表人物应该是晁盖。
2、逼上梁山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应该是林冲。
3、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应该是鲁智深。
4、力主招安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只有一人:宋江。
下面分别说明一下各自的理由:
一、晁盖带领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揭杆而起智取生辰纲,逃上梁山火拼王伦,发展壮大了水泊梁山的宏伟大业
《水浒传》中揭杆而起占山为王的人物有许多:
以王伦为首的原梁山杜迁宋万朱贵等人。
桃花山有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
二龙山先有邓龙占山为王,后被鲁智深杀死与杨志曹正夺得山寨,接着武松与张青孙二娘施恩等人上山,形成了除梁山以外最强大的二龙山武装集团。
白虎山有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
一、主动揭竿而起的是:托塔天王晁盖。
其实晁盖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主动揭竿而起,真正揭竿而起的应该是方腊等人。因为晁盖劫了生辰纲并不是为了劫富济贫,而是为了自己,所以总的来说并不能算。
二、被逼上梁山的是:豹子头林冲
林冲原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差不多也就相当于今天部队里面的教官吧),原本和他的妻子生活的好好的,小日子过的也很幸福美满。但是由于林冲的娘子长得肤白貌美,所以在一次逛街的时候,不小心被高球的儿子看见了,于是高衙内动了歪心思,想要给林娘子给弄到手。
于是便设计陷害林冲,先是让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将他发配充军到沧州,暗中还买通了押解林冲的两个衙役,让他们直接在路上就结果了他,但是幸好被鲁智深及时救下。高球一看,此计不成便又想一计,于是让林冲去守山神庙,由于那天晚上大雪太大,压塌了住处,刚好又碰巧听到了陆谦和富安两人的谈话,林冲想到今天自己的这个地步全是拜他们所赐,于是冲出去直接做掉了两人,之后又在大官人柴进的引荐下,连夜上了梁山。
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是我个人认为梁山上唯一一个可以称作好汉的人,因为他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鲁智深听说有个卖猪肉的镇关西强抢民女,于是他便先安顿好了翠兰父女俩,之后便一个人去找镇关西算账。由于不小心劲使大了,直接给镇关西怼死了,为此他也惹上了官司,不得不出家为僧。
之后在菜园的时候又结识了林冲,就因为林冲的一句话,他便连夜赶去东京保护他娘子的安全,后来由于高衙内实在是欺人太甚,甚至还害的林娘子上吊自杀,于是鲁智深大发雷霆,先是阉了高衙内,之后又一把火烧死了他。
还有一次鲁智深路过一个寺庙的时候,看见整个寺院的人都被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给杀死了,但是由于鲁智深好几天没吃饭了,不慎败给他们,幸好路上碰到了史进,酒足饭饱之后,两人杀回去,几招就干掉了那一僧一道。
四、力主招安的是:及时雨宋江
宋江原本就是朝廷的一个小官吏,虽然官不是很大,但起码也是个公务员。后因在浔阳楼提反诗,又受奸人恶意陷害,最终不得不上了梁山。自打宋江上了梁山之后,便暗中想方设法的找机会招安。在一次水战中,梁山活捉了高球,原本林冲还以为能报仇,但是谁知道,宋江居然为了招安,又把高俅放了回去。
最终也确实如他所愿,梁山众人都被朝廷招了安,之后在征方腊的时候,梁山的一百单八将死的就剩下二十几个人,宋江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美名,葬送了几十个兄弟的性命。晁盖要是活着,那也得被活活气死。
关于这个问题,看到下面的两个回答都认为:
1、主动揭杆而起的代表人物是晁盖。
2、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是林冲。
3、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代表人物是鲁智深。
4、力主招安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对于这个回答,大部分我还是认同的。
苦哈哈的林冲就不必多说了,空有一身本领,但是妻子被人欺负了,只因认得对方是高衙内,“手便软了”。之后更是一次又一次地忍让,可惜高俅没打算放过他,步步紧逼,弄得他家破人亡,自己也差点丢了小命,最后不得不上了梁山。
再说鲁智深。无论是拳打镇关西、痛打小霸王,还是大闹野猪林,鲁智深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主动出手,主动去救人的,并没有一丝一毫是为了自己个人。特别是拳打镇关西,把自己的公务员工作都弄丢了,还成了逃犯,却毫无怨言。因此,鲁智深可以说是梁山上最纯粹的人。至于宋江,他是一直都不想上梁山的。哪怕是杀了阎婆惜被发配的时候,仍不愿意上山。最后因为题反诗要被问斩了,才不得不上梁山。所以宋江其实也是“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一旦宋江成了梁山一把手,就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说出了心里话:招安!
若不是宋江一心想要招安,梁山是不会被朝廷招安的。但招安其实也不是宋江一个人的想法。就连武松,在上二龙山落草之前,也对宋江说过招安的话:但将晁盖作为揭竿而起的代表人物,实在不敢苟同。
揭竿而起,本来是指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用来指代武装起义。
而在书中,晁盖等一行人,一开始劫生辰纲,没有一点点劫富济贫的意思,只是为了自己求富贵。所以,劫了生辰纲之后,他们就自己分了,与起义完全无关。之后,劫生辰纲事发,一行人逃上梁山,吴用略施小计,让林冲火并了王伦,晁盖当上了梁山之主,从此他们就心安理得地干起了打劫之事,但与起义仍然毫不相干。
所以,晁盖绝对不是揭竿而起的代表人物。严格来说,梁山上并没有一个是揭竿而起的人物。倒是被梁山好汉征讨的方腊、王庆等人,才真的是揭竿而起的人物。三国时代张角起义是为了什么
东汉政权后期政治愈来愈黑暗,逼得广大民众无法生活下去。从汉安帝时开始,农民到处发动武装起义。起义的原因,用汉安帝自己的话说,就是“万民饥流"、“百姓饥荒,更加噉食"。从汉安帝到汉灵帝时黄巾军起义以前,全国各地发生民变六十七次。
张角,钜鹿(河北平乡)人。他用太平道(太平青领道的一派)分别在青、徐、幽、冀、兗、豫、荆、扬八州开展活动,发展教徒,有骨干七、八千人。许多破产农民纷纷参加太平道,总计有众达三十万人。为了便于指挥,他将道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领。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甲子年),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在他的号令下,三十余万太平道教徒在八州同时并起,张角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他们为区别于官军,头裹黄巾,故称为“黄巾军"。
黄巾军起事后,“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命各路官兵对黄巾军进行围剿,同时又号召地主豪强和地方官坤组织武装,修筑坞壁,配合官军镇压起义。黄巾军的主力部队坚持战斗八个月,由于没有统一指挥,又缺乏作战经验,最后在官军和地方豪强的围剿下,各支义军先后遭到失败。不过,在黄巾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从此走入了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我国历史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给东汉末年没落的统治阶级予以了沉重打击。
引起起义的主要原因一是朝廷腐败,内部官宦外戚争斗不休,致使朝廷上下政令不通,统治阶级不能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 二是外部战事不断,繁重的赋税和兵役造成农民的沉重负担。三是连年的灾害使得农民颗粒无收、导致百姓收入甚微,困苦不堪。
在一道道重压之下,百姓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在加上盗贼四起,百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的忍耐快达到了顶点,对当下的统治者失去了信任和耐性。
在这种状况下,巨鹿人张角开始以宗教思想为工具,大肆蛊惑人心,聚集了众多的贫苦百姓。在乱世之中竖起了起义大旗,短期之内就募集了几十万起义大军。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发动了起义,因为起义军都戴有黄色头巾,所以又叫黄巾起义。
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这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给与东汉统治阶级沉重的打击,在东汉末年的政局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末年皇权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已经捉襟见肘了,内有宦官作妖,外有边境战乱,各地的老百姓糟受苛捐杂税苦不堪言,生活艰难!
巨鹿郡有哥仨个张角,张梁,张宝!张角得遇“南华老仙”被传授三卷天书,为《太平要术》。
张角学了太平要术,就一边开始用符咒之术为老百姓看病,一边传播教派思想,一边暗地里发展壮大队伍。创立了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
东汉末年,朝廷内忧外患,加上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杂税都交不上,眼看着就没有活路了。正好这种背景下,张角开始蛊惑百姓要揭竿而起,高喊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声势浩大的发动了起义。史称“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号天公将军。
一开始朝廷没当回事儿,可是没想到这次起义犹如星星之火,越来越大,朝廷这才调兵遣将把这次起义扑灭!
张角一开始可能也没想过造反起义,随着信徒越来越多,太平道壮大,威望越来越高,他对于权利的渴望也越发大了,才在利欲熏心下发起了“黄巾起义”。
这是一次教派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影响极为深远,也算是开了先河,本来东汉朝廷已经腐朽不堪了,经过黄巾动荡,各地开始拥兵自重,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总之一句话,在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天灾人祸不断,这才给了张角可乘之隙。
张角起义是为了建立一个太平世界,结束这个黑暗的时代。他提出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是巨鹿人,会些医术,平时给贫苦的老百姓看病,了解人间疾苦,深得百姓信任。汉灵帝中平元年,全国爆发了罕见的旱灾,旱灾又伴随着蝗灾。不少地方的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遭了秧,遍地饿殍。昏庸的汉灵帝却置天下苍生于不顾,不减免税负。在这个背景下,张角斩了出来,创立了太平道,以宗教笼络百姓,老百姓也需要一份信仰来鼓励自己度过这个岁月,因此,老百姓络绎不绝的加入,随着太平道传播到全国各地,信徒发展到几十万,张角扎住时机,立刻发动了黄巾起义。
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和历来各朝各代发生的起义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其目的也都大致相同。就是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世界,让老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不受贪官污吏的欺压。虽然张角领导的起义最后失败了,但是他极大动摇了汉朝的根基,相当于对摇摇欲坠的汉朝又推了一把。如果张角不起义,做一个大豪强,每天吃香喝辣,也不用早死。这个需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张角的选择是一位革命者的选择,世界上需要张角这样的先行者,历史的车轮才能被推动,才能继续前进。
公元前209年下陈胜吴广帅重在什么揭竿而起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大泽乡起义,以《史记》记载:戍边路程逾期,秦律当斩,故奋而起义 ,由此开启了秦帝国的覆灭之路,致使秦帝国短短二世而亡!但根据现代考古所发现的秦律,似乎并不像史书记载的如此苛刻!有种另外的味道展现出来:有没有可能,灭亡的六国氏族不甘心社稷泯灭 ,借秦始皇崩殂之际,二世掠杀宗族、社稷不稳之时,策划、煽动此类事件,以期恢复祖宗社稷!
这是很有可能的。只是自始皇始,中国逐渐进入“大一统”时代,以前的“六国”是不可能了的!
揭竿而起相关的成语
相关成语如下:奋袂而起、鸡鸣而起、投袂而起、腾空而起、一哄而起、崛地而起、拍案而起、闻风而起、蜂拥而起、拂袖而起、一轰而起、应运而起、鼓噪而起、揭竿四起、拔地而起
相关成语:两肋插刀 当仁不让 破釜沉舟 回心转意 瞻前顾后 畏首畏尾 改而更张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释义 揭:举起。竿:竹竿,指代旗帜。起:起义。高举反抗的旗帜,起来斗争。泛指人民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竿而起的下一句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yǐng)从。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wèng)牖(yǒu)绳枢之子,甿(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yǐng)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帮翻译一下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的古文意思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白话文意思是: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